Saturday, November 11, 2017

马丘比丘 - Machu Picchu

上一次去马丘还是跟驴友一起的第一次探险。各种情景历历在目,可惜当时手懒,一直懒得写游记。今年底又一次计划的行程让我记起了关于祕鲁的很多人和事儿。把它记录下来,用以纪念她古老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

马丘,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的是:神秘。

看了很多纪录片,这里不一一详细介绍她的各种历史和传说,不过简单来说,这是座极少数存留的印加遗址。她藏在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中,隐落在群上之中,由于如此高的海拔(2430 米), 以至于后来入侵祕鲁,几乎征服了所有南美地区的西班牙军队愣是没有发现她!几经战争,洪水,地震的浩劫,她居然完美无缺的展现在我们这些后代人的眼中,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个人觉得如果要真正的enjoy马丘,还是要读懂一些她背后的故事。不然的话,它对于你来说也就是一座很难爬的山而已。





其实马丘的故事其实是可以让金庸拿来写武侠小说的!一代大侠隐秘在这样的神秘古城苦练武功!一经出世就万众瞩目独霸天下!( 。。。。跑题了。。收回我空洞的投向远方的眼神。。。)

马丘!经历了400年的历史!公元11世纪被建造,全部用整块的大石,没有任何粘合物,却严丝合缝,精美绝伦,石块之间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大石块最大的有几百吨!没有任何运输工具,愣是靠人工从几百米的山脚下一块一块的运上来,建成了这座空中之城!!

并且,她的灌溉系统也是举世闻名,马丘不仅仅是你表面看到的建筑。由于她被建在高山之上,还在雨季频繁的雨林中,为了防止坍塌,她的设计师采用了比现在的城市建设毫不逊色的排水系统。整个城市分别有两道四通八达的水渠,一道是可以流道各家各户的饮用水 (就像是现在的自来水管道),另一道是排水系统。这还不算什么,为了大量存积雨水的排除,设计师还在整个城市的草木表皮下铺上厚厚的碎石。碎石下是另一层的泥土和植被用来吸收多余的雨水,然后下面再是大石块打地基!这样的三,四层的基地设计可以说是做到万无一失。难怪她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人类早期的古文明和智慧是不是很令人敬畏?

而且!而且!印加是唯一的几个没有文字的古文明。就是说他们的通讯,计算,设计全部都是拿绳子打结来做记录!厉害去了!再而且!印加文明只有短短的两百年!就这么两百年的时间,她神秘的兴起,神秘的消失。没有任何记载,没有文字和书籍,却有如此高的建筑水平,不得不再次为这个文明的传奇而感叹!

呼呼姐我对建筑界的神人们绝对是无比钦佩的!这也是我当时想去马丘,现在又重游的重要理由之一。

另外读过我游记的童鞋们都知道我对于墓穴和木乃伊等的强烈爱好,这里的印加文明,他们的祖先被制成木乃伊,放置在他们住所的凹进去的壁龛里与自己和睦共处,所以马丘的遗址里各种墓穴,壁龛比比皆是!我去!简直太合我胃口啦!

按你胃。。。据说第一批想要找到马丘的人是为了传说中印加人埋藏的巨大数目的黄金,可惜直到马丘被发现,却并没有找到黄金。取而代之的是,在马丘靠近神庙的地下墓穴,找到了几百具木乃伊,当时经研究,发现都是女性,由此考古学家断定这座建筑是当时帝王的大型墓穴,用处女们来殉葬。可是又有另一批考古学家argue 这不符合古印加的风俗和信仰,她们和玛雅文明不同,不流行用活人殉葬,更不会残忍的开膛破肚,掏心献祭。她们信仰的太阳神不是用鲜血来献祭的。

所以更贴近的说法是,由于当时的人骨骼比较小,可以说也许有男有女,他们的身体并没有风吹日晒严酷劳作的痕迹,由此判断出也许不是运石块建马丘的工人,他们很可能是皇帝的仆人,被安置在马丘上维持这里的日常运作,等待皇帝到来的一天。至于皇帝是否用到了这座可以说是别墅也好,城堡也好的行宫,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 马丘历史简介完毕不再啰嗦的分割线 。。。。。。。。。。。。


要去马丘,先要飞到祕鲁的首都利马。

然后:利马  -库斯克, 库斯克- 温泉镇 (也就是马丘山下的一座小镇 )

所以我和驴友商定好在祕鲁的库斯克见面。由于之前我一个人在安第斯山脉游荡了好一阵子,所以到了祕鲁已经是风餐露宿,旧衣烂衫不成人样了。见到好友不胜兴奋,打车到我们事先安排的酒店,参观安置不亦乐乎。

利马打车:事先说好价钱 (一定要问好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的价)。当时没有现在可以打uber. 到旧城区大概 20- 30 sol for two people.




我们当时定的酒店在利马的老城区。因为这里离各个景点都很近。而且前期研究,发现这是个百年老酒店,里面的设计很是别具一格。古老典雅,老板在顶楼的天台养了孔雀和乌龟。在闲暇时,喝着咖啡看孔雀在面前走来走去争相追逐着开屏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然后一天的午后这两只就在如此这般的在众人面前享受了!汗!!





唯一不足的就是酒店的房间很潮湿,不过这对于我这个风餐露宿将近一个月的人来讲已经很满足了。

和驴友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去逛市集。其实利马本身没什么好逛。武器广场,修道院,市政厅。基本是每个南美城市的必有建筑。不过当时记忆犹新的一个小插曲就是我们在街头觅食的时候,碰到一个祕鲁小姑娘,在卖一种很好喝的水果汁,她的弟弟比较腼腆,但是她很大方。跟我们说东道西。最后邀请我们去她家参观。。。。。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我们去到她家发现原来她有一半的中国血统,家里一大堆中国和香港电影卡碟,小姑娘孜孜不倦的常年学习中文,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也没钱去上正经的中文课,但是她说她自己看碟已经学了不少,我们还用简单的中文交谈了一下。她的家其实就是个很小的屋子,里面仅仅够放一张床。床的上面用木板搭了简单的架子。架子上都是各种中国电影书籍,洗漱用品。床下锅碗瓢盆,一片狼藉,但是小姑娘爽朗的笑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混血中国小姑娘


她的房间


利马印象。。。。


武器广场 plaza de Armas 的利马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Lima 



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 (Basílic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Lima) 从利马大教堂走到这里大概5分钟 这个修道院是西班牙巴洛克建筑的典范 建议入内参观!
修道院里面有多人在做礼拜 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个图书馆 很有格调!整个修道院和我在欧洲看到的自然没法比 但是在秘鲁应该算是很漂亮的一个了





在利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我们心心念念的当然还是马丘了。其实到祕鲁来旅游的人应该十之八九都是冲着马丘来的吧,她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

从利马到库斯克有几种选择,其中一种是用时最短的飞机,还有就是10几个小时的大巴。

我和旅游决定飞到库斯克,住上几天,先把去马丘的票买好,适应一下高原气候,然后在一鼓作气爬上去。




小飞机




不知道坐个飞机瞎高兴个啥。。。!!!!



说到高原反应,普诺的海拔是3400- 3600米,比拉萨海拔高200米。我因为之前去过了
cotopax 已经适应了海拔,却怕驴友有反应,知道那真是生不如死,所以格外提醒她要多喝可卡茶。 其实是这样我们两个还是有些头疼。祕鲁的每个酒店都备有热水和古柯叶,长得这个样子:
古柯茶并不算好喝,就是树叶泡水的味道。


在库斯克我们两个奢侈了一把,从本来要住的青旅改到了普通的酒店。库斯克大部分的酒店都建在市中心的广场附近。这里的路蜿蜒曲折,各种青石板,各种小胡同,各种上下坡。晚上走在这百年城市里想着她曾经辉煌却又逐渐没落的历史不仅无限感慨。

(由于大气较为稀薄,高原的天空蓝得很纯净。)

我们仍旧是放下行李找吃的的节奏。

祕鲁的人们






 在南美国家到处可见的荷兰猪 - 哭! 这可是他们一个非常popular 的食物!呼呼我虽然吃货,也曾经多次想鼓起勇气来试试这只猪,可惜看到他们的小眼神,实在是不忍心!!
不过即使不吃猪,库斯克好吃的地方还是很多。。。

从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向西走三分钟,就是圣佩德罗市场( Mercado de San Pedro),市场里面有很大一片区域是小吃摊,卖的多半是搭配主食的简餐,一餐饭10索尔之内就能搞定,当地秘鲁人和外国观光客都喜欢来这里吃。铺位一家挨着一家,桌子的空间有限,遇到生意好的只能坐在后排的长凳上端着碗吃。尝试了秘鲁的鸡汤(6索尔),搭配了马铃薯和通心粉,跟之前喝过的汤一样,咸淡适中,有一种在家里喝山药鸡汤的错觉。只不过这里用的是肉鸡,鸡胸肉也是鲜嫩多汁,丝毫不干柴。市场里除了食物,也集中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摊位,从小挂件到印加草药一应俱全,是一个好吃好逛的地方。






吃饱喝足,我们慢慢逛起了这座古城。
库斯科是曾经的印加帝国首都,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是一个繁忙喧闹的大城市。现在的库斯科依旧保持着古朴的一面,饱经风霜的大教堂和石板路与百年前无异,尽管大部分建筑都是西班牙人来了后建的,却也保留了不少印加时期的石墙,著名的“十二边石”就在其中。


(古城狭窄的街道)

(中间最大的那块就是著名的“十二边石(Piedra de los 12 ángulos)”,就位于武器广场和圣布拉斯广场中间的Hatunrumiyoc街上,也是热门的合影地点。)

城北的山上有一处Saqsaywaman遗址,是个俯视全城的好地方。因为时间有限,也无力爬台阶,便没有进景区,就坐在山脚的小店里,喝一瓶“印加可乐”,这儿也有不错的风景。遗址的门票挺贵,门口有当地司机说一人20索尔能带进去,不知是真是假,暂且留个遗憾。

同样在山脚下的不远处是圣克里斯托瓦尔教堂(San Cristobal),教堂的钟楼不要门票,只是楼梯狭窄黑暗,要用手机当手电筒。钟楼上可以看到整个武器广场,我去的时候没有其他游客,耳畔只有风声,一个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倒也是十分轻松惬意。
(钟楼里远望武器广场)























————————  当当当!! 重点来啦!马丘!!! ——————————————

库斯克火车来到马丘。

马丘其实是座高山,山脚下的小镇叫温泉镇。来到马丘,都是要住在温泉镇,第二天一早上山。温泉镇物价很贵,都是宰外国游客的,不过这里是必经之路,也没有别的选择。所幸我们刚抵达温泉镇的火车站,就有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兄妹邀我们同行去看看他们定的青旅。相比于大概100 美金的酒店,这家青旅只要30美金,热水淋雨,虽然是12 个人一屋的mix 
dorm 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原谅我黝黑的脸庞和没有漱洗的仪容!



搬行李的时候,同宿舍的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小哥正在振振有词的说,我!来自哥伦比亚!他们都说我们哥国人动不动就贩毒,各种违禁药品随身带!这是谣传!我们也是有洁身自好的人的!也不都是药贩子!。。。 。。。 正说得高兴,我来了句,哎,糟了,我的处方睡眠药正好用完了!怎办怎办!没有这个药我真的睡不着!!!

小哥一回神,立刻从裤兜里掏出安眠药,一脸关怀的问:你要几粒? 
我!!!!!!!!!!

然后他又从另一个裤兜掏出止痛药,问,还有人需要吗? 

全体大笑!!!!!

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青旅吧?!!! 

温泉镇整个地方都不大,吃饭的地方寥寥可数。我和驴友选择了一个大集市,里面琳琅满目吃的卖的倒也齐全。还是点了他们有名的鸡汤和生鱼ceviche 













***吃饭的插曲:吃到一半,一只硕大的老鼠居然飞檐走壁一般从我们眼前飞到另一个街边摊!当时吓尿!然后缓了一下神,继续淡定的喝汤!

匆忙吃晚饭,不忘买了很多有特色的小东小西包括他们自制的羊驼毛玩具和彩色的手链。

回到青旅赶紧补觉。。。。。

第二天一大清早赶到火车站已经人山人海。



上马丘有两种选择,一是坐公车,开上盘山道,一是爬上去,大概两个小时。由于当天开始下雨,我和驴友决定坐车上山,而且我们计划上了马丘之后,先去爬她后面的最高峰waynapicchu 登顶,然后可以从那里俯瞰整个马丘。那个最高峰就是很多马丘正面照侧躺着的人脸的鼻子部分








 开爬了。马丘开爬之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先上厕所!!厕所!厕所!!!重要事情说三遍!为了这个厕所的事情我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记得当天的天气下雨!又冷又湿!非常让人有尿意!可是在山上好不到厕所的窘迫我至今还记忆清晰!(苦瓜脸) 

在开始爬山的时候老天爷就开始不怀好意的下雨了!我们可以说是顶风冒雨一路跋涉。上山的路很陡,又湿又滑,不过由于天气的原因人迹稀少,我们可以放慢脚步慢慢爬,也是唯一的好处吧。
















记得有的台阶很高,驴友开玩笑说她腿短,连迈几步就气喘吁吁。不过一路爬上去的风景绝对宜人。

终于爬到顶端,俯瞰山脚下蜿蜒的小河,这条河水是他们的生命之水。




我们爬到一半的时候雨就开始瓢泼了。穿的衣服全部湿透并且开始往下滴水。牛仔裤随时要用手拉住不然掉下去了。我和驴友相对苦笑,两个人狼狈的提着裤子继续爬。好在在下山的半山腰找到了他们古老的墓穴。里面相对干燥暖和。我俩简直瑟瑟发抖,依偎在一起为自己的发现雀跃!居然在印加人墓穴里取暖,这也是人生一种奇特的经历吧?

至于我对于墓穴的爱好,简直满血复活般在里面蹦来蹦去,到处照相留影。






墓穴稍作休息之后,继续下山。前后用了三个小时。终于到马丘的时候我们已经彻底湿透。冷得不行。找到工作人员要了大号的垃圾袋,看到自己的狼狈形象笑的不要不要的!but we don't care, 到处流窜蹭听讲解,玩的不亦乐乎。






那时候修建的水渠现在还可以用


据说这里是当时皇帝祭奠的地方




这种能看到山的房间据说可能是下人们住的,在现代的话这可是山景别墅,房价天文数字。


贵族住的房间是这样的,双层大房,当中的楼板应该是木头做的,已经腐朽不见。

除了石头的拼接,还有很多这种一块大石头做成的墙体和楼梯,不得不在此佩服印加人的石工。


虽然在马丘我们流连忘返了很久,但是到了该走的时间还是要依依不舍的告别。那时候就想有生之年应该还会再次来到这里。没想到今年梦想成真!无比的激动!

当天晚上下来马丘,我和小伙伴商量还是直接回到库斯克。可是怎么也打不到车。当时的火车时间已经过了。我们在无比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拉客的司机。和他说好了价钱 (现在忘了是多少好像100 sol ),可是到了库斯克这人又出尔反尔的问我们多要钱。我们不给,他不让我们下车,最后驴友一声嘹亮的大吼震天动地,司机被吓瘫了,连我都被她高亢的嗓音震到耳聋。结果这一招很好用,最后司机没辙让我们下车走人。

回来后两个人都累瘫了。加上浑身湿透的衣服捂了一天难受极了。洗了热水澡,换上干爽柔软的衣服,顿时觉得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在南美艰苦的情况下,我天天体会到基本生活所需被满足的时候那种无以伦比的幸福感。回到美国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这样简单的幸福却往往被忽略掉了。

在库斯克我们几乎没有怎么休整就决定了接下来的行程,我们还有个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就是Puno附近的那美丽的 lake Titicaca. 之前做功课觉得买旅游大巴会比较划算,还可以一路看景,不会觉得无聊,后来为自己的明智决定五体投地。

 普诺(Puno)-提提喀喀湖Lake Titicaca


注意,其实普诺puno就是提提喀喀湖边的小镇

★库斯科→普诺★

从库斯科到普诺有3种交通方式。

飞机,到Xxxx这个城市,然后再坐一小时车到Puno。飞机的价格就不想再解释,这个外国人多给钱的国度,唉…

火车,300多美金,10小时。路上风景就是青藏铁路那种。

普通巴士,需要8小时,价格没查过。

旅游巴士,很多家巴士公司都有运营,就是一边走一边逛景点,bus上提供饮料,英语导游,包午饭自助餐。所有的巴士都是同样的路线,到库斯科街上找旅游中介订,从40美金到60美金不等,服务都差不多,多走几家中介,谈个好价钱。网上预订可能会比较贵。然后就是参观景点的门票大概是40s,可以自己到时候给导游,也可以跟中介商量好要不要包含在团费里面。

关于路线行程,可以先看看下面这家旅游巴士运营商的网站。



★普诺→提提喀喀湖★

先请大家看一下地理位置。一般去提提喀喀湖,都是为了看芦苇浮岛(Uros islands)的。太有特色了。如果你只是想去感受芦苇浮岛的风情,那么半天就足够。参加半日团,或者去码头自己坐船去岛上。
Taquile上居民的服饰上来看,他们应该又是另一个种族的人民,传统习惯也比较特别。不过就是远了许多。


这里在介绍实用信息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岛,这里似乎很少有亚洲人去参观,在中文和日文的网站上几乎都找不到太多资料。


→Uros islands(芦苇浮岛
这些浮岛都是由当地居民用芦苇手编出来的,然后居民们就生活在这一座座浮在湖上的小岛上。

浮岛上的居民


整个岛的外观,看照片是很难不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居然在芦苇编的岛上一生活就是几百年





虽然条件艰苦,那里的小女孩还是孜孜不倦的学习






掌舵的居然是个小小的孩子






→Taquile island

从普诺到Taquile需要坐3小时船,那么要晕船的朋友,请慎重考虑一下。美丽的风景和清澈的蓝色湖泊和一个可以深入了解岛民的生活方式的地方,值得一去。我当时晕船再加有了高原反应,脸色简直吓人。。。。



本来由于身体不适,觉得自己不可能好好体会这里的美,却没想到依然为那里的人们而感动。这里由于海拔高的原因,爬坡走路都非常的艰难,基本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可是沿路却看到无数的妇女,头顶沉重的大筐食物,那些个筐往往比她们的上身都要宽大,但是她们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赶路,一直向上爬。那种生活的艰辛难以想象,可是却并没有压垮她们的意志和信念。看到她们这样的顽强的生活,我这一点点的高原反应又算得了什么?





途遇一个当地的小女孩在用美丽的线编织手链,喜欢的不得了,买了几条。




到了山顶的一个小小小小的城镇。






在下山的路上休息。前面蒙着黑头巾的是当地的妇女。她们的打扮明显和祕鲁本地的不一样。这里靠近玻利维亚,觉得她们的装扮混合了两地的特点。


再苦再累都要吃冰激凌!!!



岛上的午餐


感受一下地理位置吧

  看完了喀喀湖,当晚回到puno 

普诺也有针对游客的酒吧街,但是相对来说价格会比库斯科还便宜一些。当地人吃饭的地方就更是公道,6-10s你可以吃得很满足,就是语言不通,只能看别人桌上的菜来点。这里的当地人生活条件相对好,所以当地人餐厅的饭也会注重质量和卫生。

炸鸡店的炸鸡套餐,一人分。绿色的汤是鸡杂汤,为什么是绿色呢,是因为当地人非常喜欢吃香菜,绿色是他们把香菜打成汁然后加在汤里面的。这一餐大概是10s-15s的样子。

接下来的行程是:

奇瓦伊(Chivay)--科尔卡峡谷(Colca Canyon)


还是先来看看地理位置图,大概理解一下这个路线。
从普诺到阿雷基帕直接过去可以选择坐bus,19美金,4小时车程。
如果时间允许,绕到奇瓦伊看峡谷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当时就是走这样的路线。



这个目的地似乎也是亚洲人少去的地方,去了后的感受就是,如果你在中国看过很多的峡谷和梯田,你或许会对这里缺少很多新奇感。但有一个很大的看点就是,能非常近距离的看到秘鲁人心中的神鹰Condor。
梯田,都是种的土豆










沿路看到好多妇女带着自己的albaca 跟旅人照相挣钱


这只真是可爱的不要不要的!小眼睫毛还长长的,眼睛居然湛蓝色!



她们独特的背孩子的方式



鹰谷有好多那里的人们崇拜的神鹰。这只虽然我不懂鹰,不过仍然觉得它神采奕奕,太酷的样子!!!







 秘鲁菜以各种土豆料理为主,这里给大家看看菜市场卖的土豆品种。说是全秘鲁一个有180多种土豆。。。。
团餐都是自助餐,狂吃


阿雷基帕(Arequipa)

阿雷基帕Arequitpa是整个旅程最爱的地方,可惜只停留了24小时。在阿雷基帕宰客的现象就少了很多,毕竟这里生活的大多都是本地人。

・吃
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心中的路边摊。烧烤!1.5s一串,还加一个土豆。

・住
Plaza de Armas上有好几家酒店,价格都不高,但是位置非常好。而且都有阳台或者屋顶可以享受广场的俯瞰景色。
katari hotel at plaza de armas家屋顶无敌夜景。
la plaza arequipa hotel boutique这家是这次住的地方,经济实惠,干净舒适。在阳台上吃早餐,看着阳台外的广场全景,真是各种优雅。

・行
打车从市中心到机场的价格是15s,其他的移动就也是徒步行走就可以足够观光了。
(也可能是我的时间太紧迫,更多好地方没来得及去发现。)

・看
因为没时间仔细观光,从实用信息的观点来看,需要介绍一下下面2个地方。

★圣·卡特里娜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
太赞了!!
门票虽然要40s,看起来小贵。可是进去以后你会发现绝对值得。里面就是一个小城镇,有浴场、中央厨房、花园,每一个修女的房间也都各有特色。门口有英文的导游,10s一个人,带着逛,讲解历史,上一堂生动的殖民时期的修道院历史课。导游带着逛完后,可以自己再逛一遍,拍照留影。
红,蓝,白,是这里的主题。




可爱的羊驼夫妇






当时修女做饭的厨房






附上观光导览图

Cathedral of Arequipa Museum
一路走来看太多的教堂,但是到最后还是被这座震撼,因为它既是教堂也是博物馆,里面的珍藏还真是特别。超大的钻石镶嵌的饰品令人眼前一亮。展品不能拍照,因为太珍贵,也有特别的保安系统,进入参观必须要导游的带领。也就是说门票给10s,然后还要给导游10s。教堂的屋顶也是可以参观的,天气好的话远处可见雪山。

其实祕鲁真的不仅仅是马丘。库斯克,titicaca湖,修女院,到处都给我很多的惊喜。。。

最后,我以虎头蛇尾的姿态来做个总结。。。。。啊,祕鲁!让我度过了多么美好的一个月。希望以后可以再见。(好像小学生被迫写的作文)